砥砺 “精神利刃” 开拓胜战之路
—遵从统帅号令大抓军事训练系列谈⑤
■冯正东
能打硬仗、能打胜仗,一个重要因素是过硬的战斗精神作支撑。
习主席发布训令后,全军上下闻令而动、遵令而行,迅速掀起实战化军事训练热潮,从难从严摔打部队,充分体现了坚决听从习主席号令、大抓练兵备战的 坚定意志,生动展现了一不怕苦、二不怕 死的战斗精神。
“夫战,勇气也。”战场不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抗,更是血性勇气的较量。战斗精神是军队的“精气神”,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习主席对此高度重视,多次 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在军队重要会议上, 在演习演训现场,在视察基层部队时,反 复强调“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 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 性”“无论什么时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的战斗精神千万不能丢”“没有战斗精 神,光有好的作战条件,军队也是不能打 胜仗的”。这些重要指示,是胜战号令, 是实战要求,也是强军导向。
气为兵神,勇为兵本。“气”可壮军心“!气”可震敌胆“!气”可吞山河!这股“气”,诞生于八一南昌起义的滚滚硝烟中,它翻过雪山、蹚过草地,浴 血抗日战场,解放全中国,雄赳赳、气昂 昂跨过鸭绿江。
这股“气”,激荡在边境作战战场“:滚雷英雄”安忠文用血肉之躯开辟通路,一批批“最可爱的人”坚守猫耳洞,以个人辛苦换来万人甘甜,以一家不圆换来万家团圆。
这股“气”,在我军90多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征程中,催生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为中华民 族独立、解放和繁荣富强谱写了一部部 不朽的英雄史诗!
这股“气”,筑牢的是信念,坚定的是斗志,激励的是勇敢,成就的是打赢。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军队在转型重塑中向着世界一 流军队阔步前行。但也要看到,受长期和平环境、市场经济冲击、战争形态改变 等影响,部分官兵战争意识淡化、意志品 质弱化、备战打仗虚化的问题有所表 现。有的在训练过程中不想练、不真练、 不实练,怕苦怕累、娇气丛生;有的在重 大任务面前不敢担当、不敢出击、不敢亮 剑,绕难避险、虎气全无。这些与党在新 时代的强军目标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新时代革命军人履行使命、担当尽责的必然要求。 激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就要在思想教育中树立“霸气”。战争与和平历来都是对立的统一,害怕战争抑或 逃避战争,绝不能避免战争。只有培养 和塑造官兵“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霸 气,才能增强官兵敢打必胜的高度自信; 要在军事训练中养成高昂的“士气”。气 可鼓不可泄,必须继承和发扬“一不怕 苦,二不怕死”的优良传统,以实战为背 景从难从严训练,彻底丢掉“骄娇二气”, 这样官兵才能个个虎虎生威,部队才能 所向披靡;要在联合演训中凸显“杀 气”。要聚焦战斗力标准,紧紧围绕能打 仗、打胜仗的强军之要,贴近实战锻造精 兵强将,瞄准未来砥砺雄师劲旅,只有这 样,才能建设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战之必胜的“血性”之师。
不怕苦累是当代军人精神世界里极为珍贵的钙质,无惧生死是官兵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目标最可宝贵的财富。无论战争形态怎样变化,无论战争形态演进 到哪个阶段,革命先辈植入人民军队骨子 里的这股血性,必须一如既往地传承。过 去,我军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用“气”弥补 了“钢”的不足,彰显了“气”的威力。如 今,大量新装备、新武器列装部队,为我们 赢得战争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技术基础。 我们在用“钢”锻铸雄师劲旅的同时,更需 要进一步传承和强化我们“气”多“气”强 的优势。只有“钢”强“气”盛,才能打造内 外兼修、形神兼备的强大战斗力,确保我 军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军人生来为战胜,不可须臾无血性。新的征程中,现实威胁无时不在,未知挑战如影随形,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口号响彻演兵场,让“一不怕苦、二不 怕死”精神浸入每名共和国军人的骨髓 血脉,敢于战胜一切困难,敢于压倒一切 敌人,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 使命任务。 (作者单位:31662部队)
编辑: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