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一网通办”改革拓展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本市“一网通办”改革部署要求,践行“人民防空人民建、人民防空为人民”理念,对标适应超大城市发展需求的现代民防治理体系需要,深化民防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助力上海民防数字化转型,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一、主要目标
2021年,以更高效、更便捷、更精准为目标,继续深化业务流程再造,全面落实“两个免于提交”即凡是本市政府部门核发材料、能够提供电子证照,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实现“两个领域覆盖”即政务服务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事项拓展齐头并进,深化“一件事改革”即跨事项类型、跨部门事项业务流程再造、合并办理,探索“好办快办”服务即试点“个性指南+智能申报”、预约群体“延时办”、为老助老“陪同办”等服务举措。
进一步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全面深化数据治理,持续改善用户体验,提高上海民防“一网通办”网办比例和实现深度,适应现代民防治理体系需要,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上海民防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二、重点任务
(一)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深化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
1.深入推进民防“一件事”改革。按《关于实施“一站式”民防专项竣工验收的通知》,推进集成民防竣工验收办事事项,对竣工阶段质量监督、档案接收、专项竣工验收提供“一站式”民防竣工验收的落地实施。商市住建主管部门,协调探索普通地下室使用备案和民防工程使用备案一件事一次办。
2.不断巩固“两个免于提交”成效。以“月”为单位,动态对照本市政府部门核发的新增材料、新归集电子证照,不断纳入本办行政许可类政务服务事项“两个免于提交”范围,做好常态化更新和调整,不断提高“减材料”实效。
3.探索推动“好办快办”服务。探索1个本办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或相对简单的高频办理情形,试点提供“个性指南+智能申报”服务,创新服务方式,提升办事体验。
4.推动长三角“一网通办”协同。牵头会同长三角各级人防主管部门建设“长三角人防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开展人防工程防护设备生产和安装企业跨省销售登记,实现质量监管、信息价发布、企业信用评价等信息的互联互通,构建四地协同、权责明确、资源共享、简约高效的市场开放体系和行政监管体系。
(二)坚持用户思维,拓展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两个领域
5.落实对应国办事项清单的事项接入。按市审改部门审核意见,完成5个备案类事项和1个许可类事项接入本市“一网通办”总门户并建设对应系统。
6.拓展随申办民防地图公共服务事项。针对民防公共安全服务场景,打造随申办民防地图。运用导航服务,实现快速引导公众就近、有序到达人员掩蔽民防工程,提升民众人防意识和城市综合防护能力。
7.优化办事指南动态修订工作。办事事项精细化、办事指南规范化、办事材料精准化,形成动态修订办事指南方式,增强办事指南可读性和通俗性,探索办事指南“一图解读”。
(三)推进传统方式与数字运用融合,提升窗口服务能级
8.推进事项下沉改革。持续推进市级政务服务事项下层基层办理,实现企业事项向区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加强对窗口人员充分授权,提升窗口即办件比例,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9.加强总窗口标准化建设。形成《市民防办行政服务窗口标准建设工作方案》,坚持问题导向,为相对人提供全面规范、公开公平、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窗口。
10.创新普惠服务水平。按照“线下兜底”原则,推进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创新相结合。延伸服务触角,落实中午值班制度,主动对接、精准提供预约“延时办”、为老助老“陪同办”等服务举措。
11.坚持“好差评”机制。坚持效果导向,落实“三对应”评价机制,形成“好评”激励、“差评”即知即改的工作规范,实现服务成效由群众和企业评判,以评促改,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四)持续优化平台服务能力,促进服务更便捷更高效
12.提升“四个统一”支撑能力。按照统一部署,落实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总客服、统一支付、统一物流相关工作,优化政务服务事项接入模式,不断深化事项网办程度,切实推动“一网通办”实际办件网办比例不断提高。
13.落实电子档案管理。形成《市民防办“一网通办”电子档案管理实施细则》,规范管理要求、明确接入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及元数据方案,完成业务“一网通办”电子档案系统建设,确保“一网通办”电子档案真实、完整、安全、可用。
(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深化数据治理
14.加强公共数据归集。对照权责清单和“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持续推动公共数据“应归尽归”,进一步提升公共数据时效性。
15.完善数据质量提升。建立数据采集与更新、核实与处理机制,不断规范业务数据标准,加强数据采集源头管理和数据治理,同时在数据应用过程在检测提升数据质量。
16.深化数据共享开放。依托“智慧民防”数据中心,完善数据共享和开放机制,提高数据共享开放频次和及时性,结合“一网统管”、“互联网+监管”等工作,以“应用”促进数据共享开放程度。
17.完成政务系统整合。依托智慧民防项目建设,配合推进市民防办(含信息中心)原有的8个系统整合为2个,初步建成“智慧民防”业务大系统。
18.探索长效提升机制。争取经费支撑,探索委托专业部门开展数据质量定期监测、提供检测扫描、提出对应措施、协助数据治理,加强民防系统业务数据标准制定,加强政务数据清洗治理,提高政务数据质量。
(六)凝聚攻坚合力,强化改革保障能力
19.统筹优化管理体制。在市民防办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暨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进一步推进信息化管理职能整合优化、明确工作职能,确保“一网通办”改革措施落地见效。
20.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严格执行《中共上海市民防办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持续做好2020年重要时间节点、重大活动期间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确保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可控,7月组织民防网络及信息系统网络安全应急演练,8月制定民防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汇编。
21.落实监督考核机制。“一网通办”工作任务纳入本办年度重点工作,定期跟踪推进、及时检查评估,并将结果作为机关处室、直属事业单位和各区民防办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22.加强工作宣传推广。及时归纳总结上海民防“一网通办”工作典型案例、典型经验,充分运用上海民防融媒体平台,拓展宣传渠道、探索宣传方式,进一步提升民防“一网通办”社会知晓度。
2021年度市民防办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任务清单 | |||||
工作类别 | 工 作 项 目 | 主 要 内 容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完成时间 |
(一)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深化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 | 1.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件事”改革 | 按《关于实施“一站式”民防专项竣工验收的通知》,推进集成民防竣工验收办事事项,对竣工阶段质量监督、档案接收、专项竣工验收提供“一站式”民防竣工验收的落地实施; 商市住建主管部门,协调探索普通地下室使用备案和民防工程使用备案一件事一次办。 | 工程处 | 法规处 监管中心 指挥指挥信息中心 | 11月底前 |
2.不断巩固“两个免于提交”成效 | 以“月”为单位,动态对照本市政府部门核发的新增材料、新归集电子证照,不断纳入本办行政许可类政务服务事项“两个免于提交”范围,做好常态化更新和调整,不断提高“减材料”实效。 | 法规处 | 秘书处 工程处 监管中心 指挥信息中心 | 全年 | |
3.探索推动“好办快办”服务 | 探索1个本办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或相对简单的高频办理情形,试点提供“个性指南+智能申报”服务,创新服务方式,提升办事体验。 | 监管中心 | 法规处 指挥信息中心 | 6月底前 | |
4.推动长三角“一网通办”协同 | 牵头会同长三角各级人防主管部门建设“长三角人防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开展人防工程防护设备生产和安装企业跨省销售登记,实现质量监管、信息价发布、企业信用评价等信息的互联互通,构建四地协同、权责明确、资源共享、简约高效的市场开放体系和行政监管体系。 | 工程处 | 监管中心 指挥信息中心 | 10月底前 | |
(二)坚持用户思维,拓展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两个领域 | 5.落实对应国办事项清单的事项接入 | 按市审改部门审核意见,完成5个备案类事项和1个许可类事项接入本市“一网通办”总门户并建设对应系统。 | 秘书处 | 工程处 监管中心 指挥信息中心 | 10月底前 |
6.拓展随申办民防地图公共服务事项(列入本市“一网通办”任务清单) | 针对民防公共安全服务场景,打造随申办民防地图。运用导航服务,实现快速引导公众就近、有序到达人员掩蔽民防工程,提升民众人防意识和城市综合防护能力。 | 工程处 | 监管中心 指挥信息中心 | 10月底前 | |
7.优化办事指南动态修订工作 | 办事事项精细化、办事指南规范化、办事材料精准化,形成动态修订办事指南方式,增强办事指南可读性和通俗性,探索办事指南“一图解读”。 | 法规处 | 指通处 工程处 监管中心 | 全年 | |
(三)推进传统方式与数字运用融合,提升窗口服务能级 | 8.推进事项下沉改革 | 持续推进市级政务服务事项下层基层办理,实现企业事项向区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加强对窗口人员充分授权,提升窗口即办件比例,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 法规处 | 监管中心 | 6月底前 |
9.加强总窗口标准化建设 | 形成《市民防办行政服务窗口标准建设工作方案》,坚持问题导向,为相对人提供全面规范、公开公平、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窗口。 | 秘书处 | 监管中心 | 3月底前 | |
10.创新普惠服务水平 | 按照“线下兜底”原则,推进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创新相结合。延伸服务触角,落实中午值班制度,主动对接、精准提供预约“延时办”、为老助老“陪同办”等服务举措。 | 监管中心 | 秘书处 | 6月底前 | |
11.坚持“好差评”机制 | 坚持效果导向,落实“三对应”评价机制,形成“好评”激励、“差评”即知即改的工作规范,实现服务成效由群众和企业评判,以评促改,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 监管中心 | 指挥信息中心 | 全年 | |
(四)持续优化平台服务能力,促进服务更便捷更高效 | 12.提升“四个统一”支撑能力 | 按照统一部署,落实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总客服、统一支付、统一物流相关工作,优化政务服务事项接入模式,不断深化事项网办程度,切实推动“一网通办”实际办件网办比例不断提高。 | 秘书处 | 工程处 监管中心 指挥信息中心 | 全年 |
13.落实电子档案管理 | 形成《市民防办“一网通办”电子档案管理实施细则》,规范管理要求、明确接入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及元数据方案,完成业务“一网通办”电子档案系统建设,确保“一网通办”电子档案真实、完整、安全、可用。 | 秘书处 | 指挥信息中心 | 10月底前 | |
(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深化数据治理 | 14.加强公共数据归集 | 对照权责清单和“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持续推动公共数据“应归尽归”,进一步提升公共数据时效性。 | 秘书处 指挥信息中心 | 工程处 监管中心 | 全年 |
15.完善数据质量提升 | 建立数据采集与更新、核实与处理机制,不断规范业务数据标准,加强数据采集源头管理和数据治理,同时在数据应用过程在检测提升数据质量。 | 秘书处 指挥信息中心 | 工程处 监管中心 防护救援中心 宣传教育中心 | 全年 | |
16.深化数据共享开放 | 依托“智慧民防”数据中心,完善数据共享和开放机制,提高数据共享开放频次和及时性,结合“一网统管”、“互联网+监管”等工作,以“应用”促进数据共享开放程度。 | 秘书处 指挥信息中心 | 工程处 监管中心 防护救援中心 宣传教育中心 | 全年 | |
17.完成政务系统整合 | 依托智慧民防项目建设,完成市民防办(含指挥信息中心)原有的8个系统整合为2个,初步建成“智慧民防”业务大系统。 | 秘书处 | 指挥信息中心 | 12月底前 | |
18.探索长效提升机制 | 争取经费支撑,探索委托专业部门开展数据质量定期监测、提供检测扫描、提出对应措施、协助数据治理,加强民防系统业务数据标准制定,加强政务数据清洗治理,提高政务数据质量。 | 秘书处 | 工程处 监管中心 指挥信息中心 | 全年 | |
(六)凝聚攻坚合力,强化改革保障能力 | 19.统筹优化管理体制 | 在市民防办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暨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进一步推进信息化管理职能整合优化、明确工作职能,确保“一网通办”改革措施落地见效。 | 组织人事处 | 秘书处 | 3月底前 |
20.加强数据安全管理 | 严格执行《中共上海市民防办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持续做好2020年重要时间节点、重大活动期间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确保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可控,7月组织民防网络及信息系统网络安全应急演练。8月制定民防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汇编 | 秘书处 | 指挥信息中心 | 全年 | |
21.落实监督考核机制 | “一网通办”工作任务纳入本办年度重点工作,定期跟踪推进、及时检查评估,并将结果作为机关处室、直属事业单位和各区民防办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 组织人事处 | 秘书处 | 12月底前 | |
22.加强工作宣传推广 | 及时归纳总结上海民防“一网通办”工作典型案例、典型经验,充分运用上海民防融媒体平台,拓展宣传渠道、探索宣传方式,进一步提升民防“一网通办”社会知晓度。 | 秘书处 | 工程处 监管中心 宣传教育中心 | 全年 |
编辑:段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