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经济建设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河南省委员会
第三次会议1330344号提案
2024年底,河南省会郑州市迎来轨道交通6、7、8号线三条线路的通车,郑州市轨道交通网络已基本实现。轨道交通的建设不仅是郑州市交通运输功能的升级完善,更是郑州市国防建设的一个里程碑。轨道交通近些年的快速发展,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和城市基建工作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的,但是,随着轨道交通线网的逐步完善,作为新一线城市的郑州市在人防工程建设中未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互动格局,寄于厚望的轨道交通建设未对国防建设形成有效的提升。
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空间利用整合不足。在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与周边人防工程的空间整合。例如,轨道交通站点及区间隧道与附近的人防地下室、地下商业街等人防设施缺乏有效的连接通道。这使得在战时或紧急情况下,人员难以快速、安全地从轨道交通设施疏散到其他防护空间,不能形成一个连贯的地下防护网络。由于轨道交通自身结构特点,其地下空间布局较为复杂,一些轨道交通地下空间没有合理预留足够的空间用于人防设施的补充建设,如人员掩蔽部、物资储备库等,导致人防空间资源在轨道交通建设区域没有得到有效扩充。2、防护功能协同性差。轨道交通的防护设计标准与传统人防工程的防护标准可能不一致。轨道交通的结构设计主要侧重于满足日常运营安全和抗震等要求,在防核、防生化等特殊防护功能方面相对薄弱。而与之相邻的人防工程可能在这些防护功能上有一定的设计,但两者之间缺乏协同强化防护功能的措施。轨道交通与人防工程在通风、给排水等系统的防护协同上存在问题。例如,轨道交通的通风系统主要是为了满足日常客流的通风换气和火灾排烟需求,而人防工程的通风系统需要在战时实现清洁通风、滤毒通风等多种功能。两者在紧急情况下不能很好地实现功能切换和互补,影响整体的防护效能。3、通信和指挥系统衔接不畅 。轨道交通的通信系统主要用于列车运行调度、乘客信息发布等日常运营事务,与人防指挥通信系统没有很好地衔接。在战时或紧急状态下,无法及时将人防指挥信息传递到轨道交通区域,也难以将轨道交通内部的情况反馈给人防指挥中心,导致指挥调度出现混乱。由于轨道交通建设和人防建设分属不同的管理体系,通信和指挥设备的兼容性差。例如,轨道交通的通信频段和信号传输方式可能与人防专用通信设备不匹配,需要进行复杂的转换和调试才能实现互联互通,这在紧急情况下是非常不利的。4、应急疏散规划不合理 。轨道交通站点的出入口设计主要考虑日常客流进出,没有充分结合周边人防工程的疏散要求。在紧急情况下,大量人员从轨道交通站点涌出,可能会导致周边道路和疏散通道拥堵,无法快速疏散到安全的人防区域。轨道交通与周边人防疏散通道之间缺乏明确的标识和引导系统。乘客在紧急情况下可能不知道如何快速找到通往人防工程的疏散通道,而且在疏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人员混乱、交叉等情况,影响疏散效率和安全性。
二、建议如下
1、规划层面。加强地下空间统筹:将轨道交通沿线及站点周边的地下空间进行统一规划和整合,打破部门分割,实现人防工程与轨道交通设施、商业设施、停车场等的有机结合。比如,通过建设地下连通通道,将轨道交通站点与附近的人防地下室、地下商业街等连接起来,形成互联互通的地下防护网络。 2、工程建设层面。完善配套设施:配备完善的通风、给排水、供电等人防专用设备设施,并确保其与轨道交通的相关系统能够有效衔接和切换。例如,设置战时通风系统,使其在平时作为轨道交通的辅助通风设备,战时能够快速转换为滤毒通风模式,保障人员在掩蔽期间的空气质量。3、通信与指挥系统建设层面。 建立互联互通机制:建立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与人防指挥通信系统的互联互通机制,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传递。可以通过铺设专用通信线路、设置通信接口等方式,确保在战时或紧急情况下,人防指挥中心能够及时向轨道交通区域发布指令,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部门也能够将现场情况准确反馈给人防指挥中心。统一通信标准:制定统一的通信标准和协议,使人防通信设备与轨道交通通信设备能够兼容和互操作。避免因通信频段、信号格式等不一致而导致的通信障碍,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4、应急疏散层面。优化疏散通道布局:结合轨道交通站点的出入口和周边地形地貌,合理规划和优化人防疏散通道的布局。确保疏散通道的数量、宽度和通行能力能够满足战时人员疏散的需求,并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识,引导人员快速、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区域。制定联合疏散预案:制定轨道交通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联合疏散预案,明确在不同紧急情况下的疏散组织、指挥协调、人员分流等具体措施。定期组织实战化的疏散演练,提高市民的应急疏散能力和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5、维护管理与资源共享层面。明确维管责任:明确轨道交通设施和人防工程在维护管理方面的责任主体和职责分工,建立健全联合检查、维护和保养制度。对于共用的设备设施,如连通通道、通风系统等,由双方共同负责维护管理,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实现资源共享:在平时,充分利用轨道交通的人员、设备和技术资源,为人防工程的维护管理提供支持。例如,借助轨道交通的专业维修队伍和检测设备,对人防工程的相关设施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同时,也可以将人防工程的部分空间提供给轨道交通作为设备存放、人员培训等场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共用。6、宣传教育层面 。开展宣传活动:利用轨道交通站点和车厢内的广告位、显示屏等宣传资源,开展人防知识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播放宣传视频、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广大市民普及人防工程的重要性、使用方法以及应急避险知识,提高市民的人防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组织参观体验:定期组织市民参观轨道交通沿线的人防工程,让市民亲身感受人防工程的建设成果和防护功能。通过实地参观和讲解,增强市民对人防建设的了解和信任,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人防建设的良好氛围。
编辑:段丽静